探秘雅典卫城:古希腊文明的不朽丰碑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星空中,雅典卫城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它不仅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更是人类建筑艺术和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瑰宝。这座屹立在希腊雅典市中心卫城山丘上的古建筑群,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依旧散发着迷人而神秘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
站在远处眺望,雅典卫城宛如一座庄严的古城,坐落在高高的山岗之上,俯瞰着雅典的大街小巷。它的存在,仿佛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向世人展示着古希腊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也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
雅典卫城的英文名为 “Acropolis of Athens” ,而在希腊语中,它被称为 “阿克罗波利斯”,这一个名字的原意为 “高处的城市” 或 “高丘上的城邦” 。为何会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雅典卫城建造在雅典市中心一个海拔约 150 米(另一说为 156 米 )的石灰岩山冈上 ,站在雅典的大街小巷中,抬头便能望见它高高在上的雄姿,仿佛一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城堡,俯视着世间的一切。它不单单是一座建筑的集合,更是古希腊人智慧与信仰的象征,是他们心中的精神高地。
雅典卫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公元前 1500 年 ,那时它就已经初现雏形,成为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防御的重要据点。在漫长的岁月里,雅典卫城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 490 年,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悍然出兵攻打希腊各城邦。波斯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然而当他们遭遇雅典军队时,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在著名的马拉松平原战役中,雅典军队以少胜多,重创波斯大军,成功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这场战役的胜利,让雅典人信心大增,他们开始在城南顶点的迈锡尼遗迹上,着手建造旧帕特农神庙,试图以此来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很喜欢捉弄人,这座神庙长达 10 年都未能完工。
公元前 480 年,波斯人卷土重来,再次入侵雅典城邦。这一次,波斯军队来势汹汹,20 多万大军迅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国土。当波斯军队兵临雅典城下时,雅典人早已全部撤离。恼羞成怒的波斯统帅薛西斯下令焚城泄愤,尚未完工的 “老帕特农” 神庙和其他古代神殿,在熊熊大火中被夷为平地,化为一片废墟。这场灾难,给雅典卫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雅典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但雅典人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们决定不再重建,而是让这些废墟 “作为纪念碑来警示那些在不敬的野蛮人走后,来卫城凭吊的人” ,以此来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 。
此后,希腊各城邦为了共同抵抗波斯的进攻,结成了同盟。在雅典的领导下,盟军经过长达 30 年的艰苦抗击,终于打败了波斯帝国。公元前 449 年,波斯与希腊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承认了希腊各城邦的独立,并撤出了爱琴海与黑海地区,这场旷日持久的波希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
战争结束后,雅典在希波战争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领导能力,使其成为了希腊各邦的领袖。为了纪念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树立领袖形象,繁荣城邦,歌颂守护神雅典娜,雅典人在城中心的神圣山岗上,开始重建被毁的卫城。这次重建,让希腊艺术进入了黄金时代 —— 古典时期。在这一时期,雅典卫城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刻,众多宏伟壮观的建筑拔地而起,成为了古希腊文明的杰出代表 。
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止转动,雅典卫城的苦难仍在继续。1687 年 9 月,威尼斯共和国与土耳其发生战争,雅典卫城不幸被卷入其中。当时,雅典卫城是土耳其帝国控制希腊半岛的一个要塞,建筑主体部分还成为了土耳其军队的火药库 。威尼斯雇佣军袭击土耳其守军时,意外引爆了火药库,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整座雅典卫城被炸毁,惨遭废弃 。曾经辉煌无比的建筑,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沧桑 。
直到 1833 年,希腊人民经过长期的奋斗,终于赢得了独立,雅典卫城也重新再回到了希腊人民的手中 。从那时起,修复卫城遗址便成为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民行动 。人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修复工作 。他们清除古希腊末期和中古时期留下的废墟,努力恢复古希腊时期遗址的原貌 。1931 年,随着《雅典》的颁布,对雅典卫城的保护工作才真正开始走上正轨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0 年,包括帕特农神殿、伊瑞克提翁神殿、卫城山门和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在内的修缮计划终于完成,雅典卫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它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样,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依然熠熠生辉 。
1987 年,雅典卫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如今,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他们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着历史的厚重,领略着古希腊文明的魅力 。
当你踏入雅典卫城,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希腊的辉煌岁月。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不仅是石头与木头的堆砌,更是古希腊文明的生动体现。
帕特农神庙无疑是雅典卫城最耀眼的明珠,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供奉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主殿。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 447 - 前 432 年,采用了典型的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这种柱式的柱子粗壮有力,给人一种雄浑、庄严的感觉 。神庙外围有 46 根多立克柱子,其中短边有 8 根,长边有 17 根 。这些柱子的排列并非完全笔直,而是微微向中央倾斜,形成一种微妙的曲线,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还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完美的感受 。
帕特农神庙的比例和谐堪称一绝,它的立面高与宽的比例接近 “黄金分割比”,即 19:31 ,这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气宇非凡,光彩照人 。神庙内部原本供奉着一尊高达 12 米的雅典娜神像,由黄金和象牙制成,可惜这尊神像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见 。神庙的四周和内部装饰有精美的浮雕,这些浮雕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场景,如东西两翼分别描绘了雅典娜诞生和与波塞冬争夺雅典的场景 ,展现了古希腊人卓越的艺术成就 。在阳光的照耀下,神庙的白色大理石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帕特农神庙的北面,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背后的传说故事而闻名于世 。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 421 - 前 405 年,采用了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 ,这种柱式的柱子更为纤细、优雅,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
伊瑞克提翁神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当属其南侧的 “卡里亚蒂斯女神” 雕像柱 。这里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 采用了爱奥尼亚式风格的设计,她们身着华丽的衣服,承担着支撑屋顶的重任 。这些雕像造型优美,身姿轻盈,头顶千斤而不失优雅,是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之一 。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守护神地位的地方 ,雅典娜以一根橄榄树为象征,波塞冬则以一口海泉为象征,最终雅典娜凭借智慧和美德赢得了争夺 。伊瑞克提翁神庙据说是建在这个传说中的地点上,以纪念这一事件 。如今,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现存的女像柱均为复制品,原作则被保存在卫城博物馆以及大英博物馆内 。
胜利神庙虽规模较小,但在建筑比例和雕刻工艺上却堪称完美 。它建于公元前 449 - 前 421 年,采用了爱奥尼柱式 。神庙台基长 8.15 米,宽 5.38 米,前后柱廊雕饰精美 ,是居住在雅典的多利亚人与爱奥尼亚人共同创造的建筑艺术结晶 。
这座神庙是为纪念胜利女神尼基(Nike) 而建,她通常以插有双翼的形象出现 。传说雅典人为了将胜利女神永远留在他们那边,塑了没有翼的女神像 ,从那时起,胜利女神在希腊艺术中总是同雅典娜在一起,她被称为 ATHENA NIKE 。神庙的位置十分引人注目,它面朝大海,从这里可以俯瞰到美丽的海景 。站在神庙前,仿佛可以感觉到古希腊人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 。神庙的大理石是从潘太里科山上采来的,晶莹洁白 。其内有一座大致呈方形的内殿和一个每端各有 4 根圆柱的爱奥尼式门厅 。建筑物外部,围着一条宽近半米的中楣饰带,上面装饰以高凸浮雕 ,庙东面的浮雕上刻有手执盾牌的雅典娜神像 ,其他各面浮雕的内容为公元前 479 年普拉迪战役中的战斗场面 。
卫城山门是雅典卫城的唯一入口,它建于公元前 437 - 前 432 年 ,由设计巴特农神庙的姆奈西克里负责建造 。山门正面向西,前后柱廊各有 6 根多立克柱 ,中间柱间隔比边缘宽 ,且门前的空间被周围的建筑三面围合,恰似张开的双臂迎接祭祀队伍 。其构造为迈锡尼式双门廊构造,分别面向西方及东方,并且以一个三道主门及两个侧门的墙分隔 。
山门的地基不平,西低东高,随地势建筑也分成两个部分,屋顶同样断开 。为了通过献祭的车辆和牺牲,中央开间特别大 。门的西半部,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 3 对爱奥尼式柱子 ,在多立克式建筑中采用爱奥尼式柱子,这在雅典卫城上是首创 。山门北侧是绘画陈列馆,南侧是敞廊,掩蔽了山门的侧面 。从山门口就能够正常的看到雅典卫城的中心 —— 雅典娜女神铜像 。当你穿过卫城山门,仿佛踏入了一个神圣的世界,眼前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古希腊文明的神秘与庄严 。
在岁月的长河中,雅典卫城历经风雨洗礼,承载着古希腊文明的厚重记忆,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现代社会,它也面临着一系列保护与改变的争议。这些争议不仅关乎雅典卫城的未来,也引发了人类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2021 年,随着欧洲部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缓解,一些旅游景点逐渐向游人开放。人们惊喜地发现,希腊标志性的景区雅典卫城发生了变化,一道长几十米、宽 2 - 8 米、厚达 45 厘米的水泥路面出现在雅典娜神庙旁 。有人形容这条水泥路 “如同一块打在古老文化遗址上的补丁” ,不仅破坏了卫城的原始韵味和历史沧桑感,更是对卫城 “圣岩” 的亵渎 。
希腊文化部提议铺设水泥路面,本是出于好意。他们都以为,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方便残障人士无障碍参观,让更多人能够亲身感受雅典卫城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卫城神庙修复工作提供便利 。据介绍,卫城的神庙修复工作至少还要持续 20 年 ,而高低不平的地面给工人搬运每块重达数吨的大理石造成了极大不便 。
然而,这一举措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 。在卫城从事了 40 多年修复工作的考古学家塔努拉斯表示,水泥路面掩盖了长达 2500 多年的卫城历史痕迹 。用水泥覆盖路面的做法对卫城 “圣岩” 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改变了希腊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理念 。希腊残障人联合会主席巴尔达卡斯塔尼斯指出,官方表示铺设水泥路面是为了方便残障人士,但联合会却没有收到过官方的咨询信息 ,在水泥路面完工的典礼上,也没有邀请残障人士出席 。希腊考古学家协会主席库特索姆巴则表示,在旅游地设置轮椅通道有一定的规则 ,如倾斜度不能超过 6 度 ,但卫城水泥路的有些地方超过了 14 度 ,因此铺设水泥路不免让人怀疑有假残障人士之名,行增加旅游人数之实的目的 。每年旅游旺季都有众多大型游轮停靠雅典 ,有时候数千游客蜂拥至卫城参观 ,修水泥通道可以 “引导” 游客在最短时间参观完毕 。
也有网上的朋友表示,卫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希腊文化部的做法是对文化遗产的亵渎 。还有一些人在网上将卫城水泥路恶搞成高速公路、保龄球道等来表示不满 。甚至有媒体爆料,从世界某大时装品牌的新闻公报中看出了端倪 。该品牌曾于 1951 年在卫城举办首场秋冬时装秀 ,而就在当年 6 月 17 日,该品牌将于雅典卫城举办新品时装秀以纪念其首场希腊时装秀 70 周年 。业内人士都知道,一场大型时装秀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 ,该品牌在卫城举办纪念时装秀也应是很早就确定的 ,言外之意是,()This section of the cement road might have been paved for the fashion show.
此外,2021 年 12 月 10 - 11 日,希腊首都雅典遭受暴雨袭击 ,雅典卫城出现罕见积水情况 。社会化媒体上的视频显示,暴雨发生当天,雅典卫城内积水严重 ,雨水漫过神庙前的水泥道 ,犹如小溪般流淌 。雅典市民指责这项工程并没有考虑到暴雨会造成的积水情况 ,也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模块设计 ,并且水泥这种材质严重阻碍了雨水自然下渗和被土壤吸收 。
2024 年,希腊文化部长莉娜・门多尼(Lina Mendoni)计划在雅典卫城竖立一块牌匾,上面印有多个为残疾人修路、增设电梯的赞助商名字 ,甚至还打算把自己的名字也印上去 。此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引发了希腊民众的热议 。
文化部随后发布紧急声明,表示印制牌匾确有此事 ,牌匾也已经制作完成 ,长 70 厘米,宽 40 厘米 ,不过上面只印了赞助商的名字 ,门多尼的名字并没再次出现 。在声明中文化部还表示,未来几天,这块牌匾就将竖立在雅典卫城残疾人电梯附近 。
许多希腊人在社会化媒体上发表评论,表示赞助商修的道路坑坑洼洼 ,甚至有人调侃称,打算去填路上的这些坑洞 ,以验证自己爱国 ,并作为赞助商赢得一块悬挂于雅典卫城的永恒纪念牌匾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修复帕台农神庙的雕塑家菲迪亚斯(Phidias)、著名建筑师伊奇努斯(Ictinus)和卡利克拉特斯(Callicrates) ,都没有为自己的贡献去刻制牌匾 。这一对比,更凸显出此次赞助商牌匾事件的争议性 。
雅典卫城,这座承载着古希腊文明辉煌与荣耀的古老建筑,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它不仅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站在雅典卫城的废墟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古希腊人对神灵的敬畏、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这些古老的建筑,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寻 。它们见证了古希腊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护雅典卫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继续向世人讲述着古希腊的辉煌历史,传承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如果你还未曾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那么不妨收拾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亲身感受雅典卫城的魅力,你将会被它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之美所深深震撼 。相信我,这将是一次难忘的旅程,一段与历史对话的奇妙经历 。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