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著作重返巴黎
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中华文明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著作。3月26日至4月25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以及留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感知我国·意在巴黎——我国美术馆保藏精品展”在巴黎我国文明中心举行。这是中华文明走出去的一次重要展现,展览经过“我国留法艺术家的著作回到法国”这种方式,叙述我国故事,推进艺术沟通。
20世纪初,一批批我国留学生怀着救国图强的任务远赴海外,法国成为我国学生寻找艺术之梦的首选,巴黎高级美术学院则是他们神往的殿堂。他们学成之后,有的归国传道授业,有的久居法国,热心地投身到艺术改造的浪潮中。他们之中,产生了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颜文樑、刘海粟、刘开渠、吴冠中、熊秉明、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出色的艺术家,为我国现代美术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次“感知我国·意在巴黎——我国美术馆保藏精品展”由我国美术馆、巴黎我国文明中心、中外文明沟通中心主办。谈及中法美术沟通,展览的总策展人、我国美术馆馆长、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说:“我国美术馆继续发扬中法沟通传统,近些年举行了许多沟通活动。特别把法兰西学院院士们的雕塑、绘画著作请到我国美术馆举行展览,一起,咱们也把具有我国适意精力的我国今世艺术著作送到法兰西学院举行展览。令人感动的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们十分大方,每人都把最重要的代表作捐赠给我国美术馆,使中法沟通产生了新的效果。”吴为山以为,展览主题“意在巴黎”之“意”,可体现为“五意”,即中法文明交融之意、中法友谊长存之意、我国适意艺术之意、大师著作重返之意以及世界沟通漫长之意。
这次展览从我国美术馆保藏的550余件留法艺术家著作中精选出36件,内容包含我国画、油画、水彩画、雕塑。展品中既有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刘开渠等留学法国、蜚声中外的大师的著作,还汇聚了朱德群、吴冠中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通讯院士的著作,别的还开掘了严德晖等默默耕耘、水准精深的留法艺术家的著作。
1933年5月,徐悲鸿在法国巴黎国立外国今世美术博物院策划、举行了“我国美术博览会”,并与在法国学习美术的17位我国留学生拍照了一幅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闻名的合影。徐悲鸿、唐一禾、秦宣夫、胡善馀、曾竹绍、吕斯百、常书鸿、周轻鼎、王临乙的著作均入展其间,人数恰巧是合影相片中人数的一半。
这次展览遭到法兰西学院空前的重视与支撑,招引了各类人士,群贤毕至。12位法兰西学院院士到会开幕式,包含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副主席让·安哥拉,法兰西学院人文院院士、终身秘书长让-罗伯特·彼得,91岁高龄的世界闻名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通讯院士汪德迈,等等。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德拉乐芙,以及200余位中法嘉宾到会了开幕式。
汪德迈是国学大师饶宗颐的法国弟子,他以为“展览十分有意思”,展品中徐悲鸿的我国画《奔马》引起了他的回想。他年青时在巴黎上学,看到塞纳河边有许多卖画的人,他们的箱子里就有徐悲鸿画的马。
让·安哥拉与夫人均是闻名雕塑家,安哥拉夫人表明,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的艺术家是中西文明沟通的奠基者,他们很好地承继了法国艺术言语,一起交融了东方文明的意境。她从其间的雕塑看出,中法艺术家关于泥土的力气感是共同的。
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音乐组院士弗朗索瓦-贝尔纳·马施以为,展览中那些具有我国适意精力的雕塑著作,让他想起了德彪西的音乐著作,给人激烈震慑。有的雕塑,无须解说,观众一看就能理解,由于艺术言语是相通的。法兰西学院艺术院拍摄组院士布鲁诺·巴尔贝是我国通,曾来过我国45次,他以为此次展览不只视觉效果精彩,并且著作集也十分精巧,规划十分详尽。他告知笔者,不久他还会再去我国。
查尔斯·德拉提格是对艺术史颇有研讨的电影导演,他以为,这个展览不只是艺术著作展,从中还能够感遭到尊重、共享和真挚沟通的精力,这种不同文明艺术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
“很快乐能在巴黎看到徐悲鸿、刘海粟的著作。作为海外的中华儿女,看到这些国宝,心境十分激动。”当地华人何女士表明。
3月26日,结合这次展览,巴黎我国文明中心还举行了“中法美术沟通百年学术研讨会”。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克洛德·阿巴吉、让·卡尔多,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汪德迈,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耐姆等30余位学者、艺术家,环绕中法百年来的美术沟通与学术传达,展开讨论。
徐悲鸿的《奔马》发明于1944年,正是抗日战役的要害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徐悲鸿画马的鼎盛期,他的画作以“马”作为中华民族的精力标志已家喻户晓。画中的奔马四蹄腾空、神采飞扬、一往无前,马的骨骼、肌肉及结构描写精当,而鬃毛、尾巴则以大笔散锋劲扫,体现了我国适意动物画的年代发明。徐悲鸿是我国第一位公派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1919年—1927年,他就读于巴黎高级美术学院。这次展览中的滑田友、吕斯百、王临乙、吴作人均是其弟子。
在徐悲鸿的协助之下,1933年,滑田友也就读于巴黎高级美术学院。年青的我国艺术家身处异国,仍不忘祖国危险。1938年,滑田友在法国发明了《轰炸》样稿。著作中的母亲惊慌回忆,看着空中飞来轰炸的日军飞机,右手搂着怀中婴儿,左手拉着孩子箭步逃离。这件控诉战役罪恶的雕塑,以小见大,既体现西方古典主义雕塑在厚实造型与抱负结构上的出现,又吸收了我国传统雕塑中的线性美与全体美,是体现战役体裁主题性发明的现代经典著作。
刘开渠是我国美术馆首任馆长。他24岁考入巴黎高级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法国闻名雕塑家、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朴舍,后来成为朴舍的帮手。1933年,刘开渠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从法国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教授。他用雕塑来激起国人的爱国精力,本次展览就展出了他的代表作《杜甫胸像》。
吴冠中于1946年—1950年就读于巴黎高级美术学院。《太湖鹅群》发明于1974年,是吴冠中具有写生颜色的代表性油画著作。此作尺幅不大,笔触轻松,颜色丰厚,真假结合,体现了浮家泛宅以及百余只白鹅,生活气息稠密。在发明上,有的白鹅仅寥寥数笔即予以出现,要言不烦,显示出作者捕捉形状的高明才能。
《黄山云海》是刘海粟家族新近捐赠给我国美术馆的著作。云海是黄山共同的自然景观,置身其间犹入洞天福地,令人心机飞越,思绪万千。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时分所构成的五颜六色云海,最为壮丽。《黄山云海》是刘海粟1954年所作,系其六上黄山发明的油画精品。作者经过强化大面积的横向云、霞,以及因日光普照而生出的天空与云海交织之感,因山势向上而构成的云气横流,使得整幅著作气象万千、赋有张力。
(作者为我国美术馆研讨部负责人、我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感知我国·意在巴黎——我国美术馆保藏精品展”履行策展人)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